|
市科技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打算文章来源:九江科技网 发布时间:2009-06-12 15:18:00 2008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于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为目标,以落实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若干意见》为主要任务,以科技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个800-1000万”和“3个30万吨”工程,突出院校所对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惠农、争资争项、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重点,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上,在发展高新技术上,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上,在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上,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在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上,在推进科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一、2008年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年来,我局向省和国家共争取科技项目资金700万余元,实现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6932.8万元,大胆开展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同时,我局所开展的院校所对接、高新技术等产业调研、争创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等三项工作及成效,得到了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所开展的科技项目招标、科技进村入户惠民工程、“双十佳”评选活动等创新工作,也得到了省科技厅的好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组织和材料工作的典型做法,在省科技系统推广;知识产权执法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周年科技创新和专利成就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政府“优秀组织奖”表彰。 1、创新科技大开放思维,院校所对接活动明显活跃。 一年来,我们树立大科技、科技大开放的理念,拓宽科技合作与交流思维,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全市院校所对接活动周活动,协助市委组织部组织邀请来自全国111家知名院校所、282名专家学者参加我市今年7月份举办的对接活动,组织本市814家企业、院校所等单位与之对接,共签约项目80项,签约金额52.1亿元,达成合作意向项目22项。在全年的对接工作中,我局重点做好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对接工作,年初请这三所大学教授到我市江洲、翔升等5家船舶制造企业,现场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组织科技系统干部深入企业征集技术需求219项,汇编成册对外发布,并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等大学网站上发布。活动周期间,促成武汉大学与我市高利华药物研究所等4个项目技术合作成功签约。 活动周结束后,我们重点扩大活动周对接成果,将参与对接活动周科技成果展的清华、北大、中科院等100多所院校所的490多项科研成果,选取面向我市石油化工、新材料、电力电子等主导产业的112项技术成果编印成册,印发给我市企业运用。促成武汉理工与湘赣钨业有限公司进行选矿率、深加工方面技术的校企合作,促成九江学院与英国哥拉哥斯大学开展科技合作,所合作的“磁流变弹性体橡胶空气弹簧”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1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12月初,我们围绕发展壮大我市沿江产业,邀请北京科技开发中心来我市进行合作项目考察并达成意向性的合作。截止12月1日,全市共上报对接项目258个,引进重点调度项目76个。其中,在研项目10个,中试项目13个,产业化项目51个。从建设进度上看,13个项目已经投产,33个项目正在开工建设,3个项目已经注册,20个项目已经签约,7个项目在谈,帮助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33个。 2、突出发展发展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明显扩大。 年初,我局组织科技系统开展了石油化工、有机硅、船舶制造、玻纤、九江水梨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题调研,其中关于提高船舶制造业科技竞争力的调研报告被《江西科技》刊发。在调研基础上,筛选11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向省科技厅推荐;年底,又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向市发改委推荐12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项目,向上争资争项。工作中,我们建立局领导与企业联系点制度,制定了我市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的《认定办法》。我们对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向省、科技部推荐,并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重点安排项目,在今年全市申报的300多项项目中,市级计划安排63个项目,其中安排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项目42个,占项目总数的 66%;资金占科三经费总数的70%。今年,通过院校所对接引进产业化项目51个,“电子级无碱玻纤布”、“高性能预应力刻痕钢丝、镀锌钢丝”、“高性能聚芳醚醚酮酮树脂”、“KZX-10晶闸管智能型控柜”、“环保型节能水龙头”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全面实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32.7亿元,增加值为4.3亿元,分别将比上年度增加15.2%、30.3%。 此外,今年我局启动了“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中船九江6354所被列为省级“十一五”制造业示范企业;建立江西无线电厂、江西中船航海仪器有限公司等13家市级“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电子级无缄玻璃纤维布后处理开纤技术”、“高性能预应力刻痕钢丝、镀锌钢丝”等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九江钽铌有限公司通过省级双高企业认定,使我市双高企业发展到24家、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到63项。 3、推进科技惠农工程,科技助推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我局以科技特派员活动为载体,以组织农民科技星火培训为手段,在全省科技系统率先开展了科技进村入户惠民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市农村星火科技培训针对冰冻灾害抗灾救灾、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等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农民11万人;全市5817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实施科技进村入户惠工程中,与7319户签订了技术指导或承包合同,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15项,创建经济利益共同体95家,通过技术示范带动周边农民140108人依靠科技致富,促进农民人均增收410元。 一年来,我市向科技部、省科技厅申报农业科技项目55个,争取到国家、省重点项目9项经费300多万元。其中,争取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全省设区市再创新高,九江天洋公司的“斑鳜人工繁育及养殖中式”项目实施,实现新增水产品销售额792万元,税收486.8万元,并带动一批水产农户养殖致富;德安柳林机械研制的高效多功能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今年10月份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获“优秀参展项目奖”;都昌、星子县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今年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该项目核心示范区的早、晚及双季稻平均单产分别达547.6公斤、534.3公斤和1081.9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单产增28.6公斤。今年我市新争取并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庐山生态农业科技园)。出资近10万元扶持我局村建点(瑞昌市洪下乡高露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今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务,通过了村建部门的工作验收。 4、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模式,科技资源配置明显优化。 一是协助市人事局对我市农科所等市属科研所进行了调研,就我市科研所体制改革向人事部门提出了参考建议和对策。并在市级科三经费中,今年继续安排20万元经费对农科所、水科所改革进行了重点扶持。 二是在我市首次开展了科技项目招投标。我局在全市广泛征集100多项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围绕我市纺织、造船等主导产业选择8个项目,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公开招标,武汉大学、浙江农科院等外地科研实力雄厚的单位参加了投标活动。此次招标成功中标项目5个,安排经费55万元。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是对我市科技计划立项方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引进人才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一种创新,得到了省科技厅的好评。 三是改进了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方法。上半年,我局先后与市监察局、市财政局联合开展了市级科技经费管理与使用效益情况调研,并结合实际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技经费管理、使用的通知》。在今年的项目及经费安排上,突出安排10个1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突出安排产学研相结合及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项目,改变了以往项目多经费分散的局面,使我市科技经费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此外,在科技计划体系上,根据我市科技工作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创新,启动了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项目。 5、开展“四个一批重大”科技活动,科技成果明显增多。 一是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今年共组织实施了“高性能预应力镀钢丝”、“年产3000万吨电子级无缄玻璃纤维布”等2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实施了“庐山石耳即食系列旅游产品技术开发”、“有机产品胖姜种植加工产业化”等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及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实施了“年产4000吨玻纤增强超高分子聚乙烯”、“太阳能光电灯”、“DH-6T3自动操舵仪研发”、“红叶石楠组培快繁技术开发”等一批省级重点计划项目,带动了我市电子信息、玻纤、石化、新材料及农业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技术创新;二是开展了一批重点新产品的研发。“燃煤锅炉助燃剂”、“A级防火滑移式舱壁门”等产品通过国家级优秀新产品鉴定;“耐高温防静电碳纤维板”、“乙烯基三氯硅烷”、“新型船用灭火报警”等8个产品获省级重点新产品。“微小型导电滑环”、“智能关节坐标测量机”等一批项目,列为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三是建立了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实施了科技部立项的“九江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全市科技系统启动了全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九江学院与省山江湖办联合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我市建立了恒盛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建立了中铁九桥公司、中船长安消防等5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GIS电网地理信息系统”、“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是组织开展了一批重大科技活动,如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工业园”这“四进”活动,“建设创新型九江”科技活动周活动,改革开放30周年科技创新与专利成就展等等。 一年来,全市专利申请量达350件,知识产权执法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基于现场总线大型整流设备智能化与网络化的研究”等4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星火有机硅单体、全喂入收割机、太阳能电光灯、智能关节坐标测量机等一批创新产品在中国第二届专利周、东盟博览会、国际深圳第十届高交会上展览,其中导电滑环产品被运用到“神七”飞船上,研制单位6354所在今年国家召开的航天工作表彰会上受到表彰。全市科技成果鉴定41项,登记技术合同83项、成交额6932.8万元。“充电手机配件”等项目在今年高交会上签约,技术交易费实现2亿元。 6、落实科技工作政策,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今年全省科技工作会召开后,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六条具体的贯彻措施。为落实好全省科技工作会和市政府的“六条措施”,我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的意见》,并经市政府审议通过以政府文件下发。在争创工作中,我们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条件较成熟的县(市、区)先达标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等方法,推动修水、都昌、永修、湖口等县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行列。为落实好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我们研究制定了《九江市首届“十佳科技创新企业”评选办法》和《九江市首届“十佳科技工作者”评选办法》,在全市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对所申报、推荐的32家企业、54名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评审和公示。 通过落实科技工作政策,我市科技创新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首先是全社会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市、区)根据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争创计划,党政班子的争创意识明显增强,科技工作氛围明显增浓。第二是科技投入明显增加。修水县每年安排100万元的科研专项经费,用于支撑蚕桑产业发展;有近一半的县(市、区)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最低不少于50万元的科技投入。通过开展“十佳科技创新企业”评选活动,奥盛、恒盛、长江玻纤、鑫星玻纤、江洲造船、翔升造船等一大批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第三是县(市、区)科技工作面貌正在改观。各地围绕工业园区、沿江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抓科技,形成了上下互动促科技创新的工作格局。修水县科技工作走上全国、全省先进的行列,都昌县科技局争资争项工作在全省榜上有名。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正在加快形成。第四是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院校所对接使我市一大批科技人员与市外院校所科研人才合作研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进行117项关键技术攻关。九江学院吴德全博士被列为今年全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彭游博士获全省今年专利发明二等奖。九江供电公司科研人员,针对年初的冰雪灾害对电力安全造成的损失,引进武汉大学博士生来我市一起开展GIS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并研发出预期成果。 7、改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方法,科技工作效能有了明显的加强。 在工作中,我们联系实际,对照检查,认真整改。一是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改进学习方法,开展“每人讲一课”活动;二是整顿作风上下功夫,开展“五治五兴”教育,增强干部的“十种意识”;三是在树立形象上下功夫,开展创建“四型机关”和“五型干部”活动;四是在开门纳谏上下功夫,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及时进行整改;五是在改善服务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四百”活动和“导办服务制”,“局领导企业联系点”和“科长每月下一次企业”等制度;六是在建立机制上下功夫,开展“双向测评制”。我局的多项做法得到省厅和市组织部、市民评办等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通过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我局的工作效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向国家和省科技厅争取到科技项目40多项、经费近700万元,其中庐山区“花卉苗木产业化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获得科技部181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这是我市继都昌县珍珠养殖和修水县蚕桑开发后的第三个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这一项目争取,创造了不具备条件也能争取上项目的奇迹;九江市天洋高新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承担的“斑鳜人工繁育及养殖中试”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得50万经费支持,为我省设区市争取到的6个项目之一,鄱湖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淡水鱼产品综合加工技术产业化开发”和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庐山石耳即食系列旅游产品开发”项目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制造业信息化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被列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A级防火滑移式舱壁门等一批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国家、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我市星子县温泉镇和永修县易家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项目,在全省总共12个试点中争取到了2个名额。在今年11月份国家专利局和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二届专利周活动上,我局按照市政府要求承担了活动周一系列组织工作,并荣获“优秀组织奖”,为全省4个获奖单位之一。此外,我局的纪检监察、工会、妇女、计划生育、国防科技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组织建设等项工作效能,也都在政风行风评议中得到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年初的抗击冰雪灾害斗争中,我局全体干部先后出动500多人次,既完成了市政府统一部署的多次破冰通路任务,又做好了本单位的防冻减灾工作,还组织全系统干部勇于投入到科技救灾工作中,将自然灾害降到最低程度。在支援汶川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局干部先后4次共捐款近4万元,捐衣被等物39件。 尽管我市近年来的科技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进步,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比,与我市科技发展形势需要比,与省兄弟市科技局比,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市科技进步呈现滑坡趋势,近年来的全省科技进步监测结果表明,我市财政科技投入位列全省倒数第二,获科技进步奖奖项及其份量也在缩减;二是没有形成九江科技创新特色的品牌。我市有机硅有特色但下游产品研发慢,品牌还不响,造船、玻纤等产业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三是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未从根本上形成,企业对政府科技投入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自身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四是科技工作的显示度还不够高,全民科技意识急需进一步增强,抓科技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明年的工作打算 2009年的科技工作,我们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紧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九江这一主线,以科技入园和院校所对接两项工作为切入点,实施科技大开放战略,实施四大科技工程,推进五个方面创新。力争实现争资争项达到1000万元,省、部立项的项目达到60项;高新技术产值增长25%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30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项。主要措施是: 1、以扩大院校所对接活动周成果为抓手,实施科技大开放战略。为企业牵线搭桥,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成果,力争引进市外研发机构上有新突破,引进技术人才上有新增加,引进院校所与我市企业合作研发上有新项目。 2、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四大科技入园工程。一是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工业园区;二是启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项目,推进科技孵化器进入工业园区;三是启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推进科技服务机构入园;四是启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积极争资争项,争取和启动省、市高新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推进高新技术入园。另外,我们计划明年重点扶持1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发展。 3、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推进五个方面创新。一是创新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整合科技资源,产生共振放大效应,化解科技投入受到财力影响制约的矛盾,围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转变九江经济发展方式抓科技、围绕改善民生抓科技、围绕新农村建设抓科技、围绕沿江产业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科技。二是创新科技品牌,围绕有机硅产业创特色品牌,围绕我市石油化工、船舶、玻纤、等主导产业培育特色品牌。三是创新产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市企业研发新产品尤为重要。根据我市实际,选择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玻纤、汽车和船舶制造等一批战略性产品,重点支持研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创新科技基础条件,争取新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民营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启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孵化器建设,建立起全市科技系统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五是创新科技工作氛围,重点抓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的落实,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用足用活政策。广泛开展科技工作宣传活动,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 二OO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